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山东省阳信惊现日本裕仁皇太子海外御巡纪念银章

滨州大众网讯  (通讯员  翟成新)近日,在朋友处见到一枚日本银章:直径:61mm。正面:皇太子戎装像及皇太子殿下海外御巡游记念字样;背面: “香取”号军舰、双鸽及大正十年三月三日字样;正面4点钟方向有S.NAKANO落款(是雕刻师) ,银币的边缘,刻有造币局制及950 (日本贵金属制品品位证明制度中纯度最高的)。附原装盒,盒上印有:皇太子殿下海外御巡记念牌。这是1921年日本皇室专门为皇太子裕仁出访欧洲而铸造的纪念银章。这次出访对裕仁(后来的昭和天皇)及其对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制定有重大影响。

1901年4月29日,裕仁出生于东京青山皇宫中,称迪宫裕仁亲王。1908年夏,7岁的裕仁开始进入位于东京四谷的皇家学习院识文学字。学习院的院长就是后来为明治天皇殉死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乃木希典对天皇忠心耿耿,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效尽犬马之劳。明治天皇特别选中乃木希典任皇家学习院的院长,由他负责对皇族、华族子弟进行教育。裕仁皇子入学后,乃木希典深知这位皇子是日本国家的希望所在,更为培养这位未来的天皇而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他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裕仁皇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备将来承担大任。在明治天皇葬礼的两天前,乃木希典访问了已经立为皇太子的裕仁亲王,赠送给他一部江户时期的尊王学者山鹿素行的著作《中朝事实》,让他长大以后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体会书中的精髓,更好地继承王业,实现书中提出的天皇政治的理想。两日后,裕仁亲王才明白这是“院长阁下”前来诀别,他的临别赠语深深地印在裕仁的心中。1914年,裕仁亲王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开始进入东宫学问所学习。其中对裕仁影响最大的是教授伦理学的杉浦重刚。杉浦重刚曾在英国留学,是名噪一时的学者。他古今中外选题广泛,旁证博引深入浅出地向裕仁讲授伦理道德,他认为帝王学就是“至诚的学问”,主张既保存国粹又吸取西方科学和合理主义的“和魂洋才”。

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于1921年曾访问欧洲。日本国内称之为“皇太子殿下海外御巡游”,海外御巡遊的半年间对欧洲诸国访问,实际上是对一战后欧洲社会情况的考察。是年3月3日,裕仁皇太子搭乘12000吨的“香取”号军舰,在“鹿岛”号战列舰的护航下从横滨启航出访欧洲,由闲院宫栽仁亲王等亲信侍从陪同。这次出访是20岁的裕仁皇太子初出国门,在历时半年之久的访问中,他周游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五国,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隆重的款待。这是到达英国的记载:1921(大正10)年5月9日上午9時到英国军港,大英帝国的大西洋舰队出迎。21响声礼炮迎接裕仁,太子御召舰“香取”号,随舰“鹿岛”号入港,皇太子乘舰,着陆军正装。随后、一行由栈桥乘宮廷专用列车到王宫,午后12時40分,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率王族、政府阁僚会见了裕仁皇太子;还参观了飞机厂及造船厂,同英国军方讨论了一战时英国陆军的编制。在法国,在贝当元帅的陪同下参观了凡尔登、索姆河等一战时的战场遗迹,观看了坦克飞机表演。西方的开放自由的空气使这位在皇家封闭式圈子长大的裕仁眼界大开,西欧各国的社会民情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于当年 9月2日上午8時裕仁乘舰由房州馆山入港回到日本,成为日本第一个出国访问的皇太子。裕仁皇太子6个月的访欧出游,当时日本国内认为:“是日本皇室历史中与明治维新匹敌的事”。这次欧洲巡遊,与各国王室交流,接触了一些著名政治家、军人,了解了一战后欧州战胜国、战败国的社会状况,促进了同欧洲等国的友好关系。20岁刚过的皇太子在国际政治舞台首次登场、接受实践教育。“皇太子陛下御言今后世界平和维持要素永持”。当时的日本国民对皇太子成功访欧欢呼雀跃,认为这是标志着日本进入世界一等强国的重大事件。9月3日,御所前数10万人集会、御所正门开,民众高呼万岁。

裕仁1921年访欧,当时的日本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呢?“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渐盛,此后,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1904-1905年)胜利的结果使日本跻身世界列强行列。但是地位上升,并不能因此就保证安全。法国则与日本缔结日法协约(1907年),取得日本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支配权的同意,而以支持日本对朝鲜的支配作为交换条件。同样地,1905(明治38 )年日美政府相互交换备忘录,相互承认美国对菲律宾以及日本对朝鲜的支配权。英国则利1905年修改英日同盟的机会,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支配,以交换日本共同担负防卫印度的义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最后以微若的损失成为战胜国。一战后在国际社会上增强发言力的国家有两个:一是日本,另一个是美国。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1919年,在巴黎召开和会,会议以美、法、英3 国为中心,日本则以五大国 (日、英、美、法、意)之一的身份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协约国军需品的输出急速增加,对亚洲地区的输出也加速扩大。出超以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国内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日本因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继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的第三次成功,全国沉醉于因战争而带来的“利好”形势和局面。通过战争增加了日本的领土、拓展了国民的生存空间:吞并朝鲜、割让台湾及澎湖、取得千岛群岛及南库叶岛的管制权、获取了德国在山东、俄国在满州的一切权益。通过战争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的(还直接抢掠户部库银)清国赔款,清国对辽东半岛的赎银等。这一切促使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右翼势力的发展和扩张,并使今后的战争已朝向对外侵略、掠夺的型态发展。

裕仁访欧,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其一生中承上启下的一次事件:访欧前,20岁刚过的皇太子接受一系列实践教育,这时的裕仁的理想是富民强国,“皇太子陛下御言今后永远维持世界和平”。访欧后,看到日本与欧洲列强的差距缩小,认为日本已“脱亚入欧”,进入世界一等强国的行列,呈其先辈战胜清、俄国的余威,颇想有一番“作为”,为以后的侵略行经埋下了伏笔:首选目标是“军阀混战、国贫民瘠”的旧中国。昭和天皇,因为侵略战争,给本国及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这是他期望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吗?

裕仁皇太子回国后,其父大正天皇已病重不起,不能理政,西园寺公望等元老重臣商定,天皇的事务由裕仁皇太子摄政。所以,从11月25日就任摄政王时起,裕仁便成了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接管了一个拥有5000多万人口、其发展位具世界前列的国家,具有了天皇所固有的:“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死去,裕仁摄政践祚,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是为第124代天皇昭和天皇。

昭和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右翼势力迅速发展,军部中的战争狂不顾与政府协调,干方百计寻找机会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1928年6月,他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扩大侵略中国东北。日本国内的社会气氛和政治气氛迅速向右转。昭和天皇居于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对这种发展趋势推波助澜,对侵略军的可耻行径为虎作伥。他在1932年1月8日发布敕语,“嘉奖”挑起“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略军,说什么这是“出于自卫之必要”,“为奠定东洋和平之基础”,“联深嘉其忠烈”。天皇的表态给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打了强心针、兴奋剂,使军国主义势力更加膨胀,更加肆无忌惮。此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从“无诏书的战争”变成打着天皇旗号的“圣战”,给亚太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右翼势力进一步发展。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少壮军官率部下1400余人发动政变,枪杀了斋藤实内大臣、高桥是清藏相等人,占领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首相官邸一带,要求陆军上层改造国家体制。二-二六事变被镇压下去,日本的右翼法西斯势力虽然遭到了打击,但他们起事的目的正在一步步得到实现。陆军中的统制派掌握了军权,他们在主张侵略扩张方面并不比皇道派逊色。日本迅速建立了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国家体制,而昭和天皇就处于这个体制的顶点。此后,昭和天皇虽然没有一一过问战事的发展,但在重要时刻都要参与,以行使最高统帅的权力。

在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后,9月4日,昭和天皇在临时议会开院式上发布敕语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辩解,竟然说“中华民国全然不解帝国之真意,滥构事端,导致今次之事变,朕感憾之。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尽其忠勇,全为促使中华民国之反省,以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的第二天,昭和天皇发表谈话,称“我陆海军部队继上海附近作战之后施行勇猛果敢的追击,迅速攻陷首都南京,朕对此深感满足,期将此旨传谕将士”。天皇的褒奖使侵略军气焰更加嚣张,直接促成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41年2月3日,针对政府提出的《日本对印度支那、泰国施策纲要》,昭和天皇自我标榜地说,“我自己的原则是不喜欢乘人之危提出要求、干所谓趁火打劫的事,但面对今日世界的大变动,如果造成所谓宋襄之仁的后果也不好,所以同意了这个方案,但希望实行时务必慎重”。日军因此入侵了印度支那,在印支地区犯下的罪行馨竹难书。

至于日美开战,昭和天皇更是直接参与了此事。1941年12月8日,昭和天皇发布《宣战诏书》,“朕兹对美国及英国宣战”,他号召“朕之陆海将士奋全力从事交战,朕之百僚有司励精奉行职务,朕之众庶各尽其本分,亿兆一心,举国家之总力,以期圆满达成征战之目的”。

在中国人民和其他遭受日本野蛮侵略的国家的人民的英勇抗击下,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破灭了。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美国的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落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日本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很不情愿地承认了这一现实,主张接受波茨坦宣言,或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也有一部分人主张继续战争,认为这是“拯救天皇的唯一道路”。更有军部中的少数战争狂人还在高叫“本土决战”’“一亿玉碎”’“最后胜利”,哪怕招致日本的毁灭也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内阁会议上,两种主张僵持不下,无法得出一致的结果,首相只得奏请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国是。8月9日午夜至翌日清晨,昭和天皇主持召开了御前会议。在听取了两派主张后,天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赞同外务大臣的意见”(即仅以维护国体为前提接受波茨坦宣言)。御前会议后,日本政府立即起草了投降诏书(日本不愿称“投降”,而称“终战”),并由天皇录音,定于15日正午向全国播放。15日正午,电台在反复播放了《君之代》国歌之后,播放了天皇亲自朗读的诏书。“朕使帝国政府向美英中苏四国通告接受其共同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军在日本登陆,日本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45年9月11日,联合国军驻日最高司令部下令逮捕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昭和天皇身为陆海军大元帅,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对日本侵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一些国家提出的日本战犯名单中头一个就是昭和天皇。美国政府也认为昭和天皇是战犯,应予追究。在日本国内,民主势力发展很快,人们纷纷集会游行要求天皇退位,反对天皇制。麦克阿瑟则认为,“如果联合国审判天皇”,会招致日本人“长期对联合国抱有愤怒和憎恶,其结果会引起几个世纪的相互复仇的链锁反应”。“从分裂的民众中间发生共产主义的组织活动。对此情形,占领问题就与过去完全不同了,我们至少需要百万军队和几十万行政官员及确立战时补给体制。”而这些在当时的美国已是难以做到的了。基于这种考虑,麦克阿瑟才敦促美国政府最终不予追究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美国出于其占领日本和反共产主义的需要,从战争结束之日起就确定了保留天皇及在一定限度内维护天皇制的方针。结果,麦克阿瑟动用权力处处袒护裕仁,以致裕仁没有被以战争罪起诉。1945年9月27日,裕仁降尊拜会麦克阿瑟,昔日被奉若神明的天皇的尊严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事实表明,裕仁对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逃脱了国际正义惩罚的第一号日本战犯。1971年9月昭和天皇与皇后访问英、法等7国,由于其未就侵略战争表示反省之意,受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新闻煤体的攻击。在丹麦,其路过的大街上散发反天皇传单,在英国,其种的纪念树,第二天就被砍下…….1989年1月7日,裕仁因病去世,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为“平成”,昭和时代结束。

这枚皇太子殿下海外御巡游银章,抛开其他因素,单从铸造工艺看,是很精湛的。这是国家造币局首次将日本皇太子的形象铸在纪念章上,直面日本国民。此纪念银章的存世数量(包括日本国内),依目前资料统计,不会超过百枚,当时,有资格拥有这枚银章的除皇室成员外,再就是政府的高级官员,铸造量不是很多。据笔者了解,所见这枚,也是中国大陆目前所仅见。

这枚裕仁海外御巡记念银章,承载、见证了一段发人深思的历史…